透明質酸填充劑由於其顯著的塑形與撫紋效果,在醫學美容領域上廣受青睞。但我們今次關注的地方並不是透明質酸的效果,而是關注在當出現填充過量、輪廓不對稱或形態不自然等情況時,為什麼使用「透明質酸溶解酶」才是關鍵的解決方法。
關注MEDSKIN PLUS,帶你深入剖析透明質酸溶解酶原理、應用與限制,並解答常見疑慮,為你提供全面的專業美容知識。

透明質酸溶解酶的本質與作用機制
透明質酸溶解酶的主要活性成分為 「透明質酸酶」(Hyaluronidase),這是一種生物酵素,能專一性地水解透明質酸中的糖苷鍵,並分解成低分子量寡糖,從而被人體自然代謝與清除。它的作用就似是一把精準的「生物鑰匙」,專門分解透明質酸。

臨床應用範圍
在臨床應用上,透明質酸溶解酶可應用於以下範圍:
- 修正不良填充效果:針對過度填充、形態不理想或出現結節等情況,進行精準調整。
- 處理由於透明質酸誤注入血管所引致的併發症:此為重要的醫療應用。在發生血管栓塞風險時,緊急注射溶解酶可迅速分解堵塞物,恢復血流,是挽救組織的關鍵步驟。
- 加速代謝:為希望快速回歸初始狀態的求美者,提供高效的逆轉途徑。

有效,但溶解酶並非萬能溶解劑
透明質酸溶解酶的作用具有高度專一性,僅對以透明質酸為基礎的填充劑有效。


可有效溶解的產品:包括Juvéderm ® 喬雅登®、Restylane 瑞藍®、Teosyal 泰奧® 、Belotero 彩虹針等主流透明質酸品牌。無論其交聯度高低,均能被分解,僅是作用時間與所需劑量有所不同。
無法溶解的產品:對於結構與成分不同的填充物,溶解酶則不具效用。例如:
拆解現時市場上的「溶解」方案
市場上有不少聲稱具「溶解」效果的產品,MEDSKIN PLUS 建議消費者在選擇方案前必須清楚了解該「溶解」方案的效果及原理:
- 透明質酸溶解酶:目標是溶解透明質酸,用於解決填充過量或不對稱問題。
- 消脂針(如磷脂酰膽鹼):目標是溶解脂肪細胞,用於輪廓修飾(如下頜線、雙下巴)。其作用是破壞脂肪細胞膜,能令脂肪乳化後被身體代謝,但絕不能用於解決透明質酸填充問題。
重要提醒: 部分聲稱能解決「饅化面 (饅化臉)」的針劑,實質可能是消脂針。若「饅化」是由過量或層次錯誤的透明質酸導致,應使用溶解酶;若成因是脂肪或其他材料,則需完全不同的方案。錯誤使用消脂針處理透明質酸問題,不僅無效,更可能導致皮膚組織受損、凹陷等嚴重後果。因此,必須由醫生進行準確診斷,方能對症下藥。
如果你有「饅化面 (饅化臉)」,不妨聯絡及諮詢 MEDSKIN PLUS 的專業醫生和美容顧問,讓我們攜手解決問題。
常見問題及專業解答

膠原蛋白增生劑可被透明質酸酶溶解嗎?
不可以。 透明質酸酶並不可以溶解膠原蛋白,此類產品通過刺激自身纖維母細胞產生膠原蛋白以達致效果,其有效成分非透明質酸,故不受透明質酸酶影響。
CMC凝膠載體可被透明質酸酶溶解嗎?
不可。 CMC凝膠 (羧甲基纖維素)與透明質酸的化學結構不同,並非透明質酸酶的受質。目前並無任何針對CMC凝膠的特效溶解酶。 若因注射CMC凝膠後出現問題,處理方法相對有限,主要包括:
- 等待其被人體自然代謝(過程較漫長);
- 在極端情況下,醫生或會考慮進行小手術抽吸,但此舉存在風險且對技術要求極高。這可說明了選擇可逆性填充劑(如透明質酸)的重要性。
透明質酸酶可以「只溶一半」透明質酸嗎?
可以,這正是考驗醫生技術的關鍵所在。 專業醫生能夠通過精準控制注射的劑量、濃度與層次,實現「部分溶解」或「微調」。例如,對於輕微不對稱或過於突兀的局部,醫生會使用少量、低濃度的溶解酶進行點狀注射,並在過程中讓客戶坐起,多次觀察對比,以達到「修飾」而非「完全清除」的精細效果。這要求醫生對劑量與效果關係有極豐富的臨床經驗。
透明質酸溶解酶可以直接使用嗎?
不可以,透明質酸溶解酶需要進行處理和稀釋才可以使用。
透明質酸溶解酶是處方藥物。市售的溶解酶通常為冷凍乾燥的粉末,在使用前,必須由專業醫生根據需要處理的透明質酸類型、範圍及深度,使用特定的稀釋液(如生理鹽水或Lidocaine利多卡因溶液)將其混合並稀釋至合適的濃度。錯誤的濃度可能導致效果不佳或過度溶解。此調配過程必須在無菌操作下進行,絕非消費者可自行處理的產品。
深入探討:溶解酶的臨床限制與影響

作用範圍與深度是否可控?
是。 資深醫生能通過精準控制注射劑量、深度、層次及技術,將溶解酶的作用範圍局限於目標區域。採用點狀、線性或扇形注射等技術,可實現選擇性溶解,最大限度減少對周邊組織的影響。
會否分解自身皮膚的透明質酸?人體還會再生嗎?
這是求美者最核心的擔憂之一,我們從生理學角度解釋:
- 會分解自身透明質酸:是的,溶解酶無法區分外源性與內源性透明質酸,注射區域內的自身透明質酸會一同被分解。
- 人體具備再生能力:人體會持續自行製造透明質酸。真皮層內的纖維母細胞是合成透明質酸的工廠。即使隨年齡增長,其合成能力會下降,但工廠依然在運作。注射溶解酶所造成的是一個暫時性、可逆的空缺。
- 恢復過程:通常在注射後24至72小時,纖維母細胞便會啟動修復程序,開始合成新的透明質酸以補充損失。皮膚的基質結構會於數週內逐步恢復到正常生理水平。因此,無需過分擔心「打了溶解酶後,皮膚會永久變差」。
對皮膚有何潛在影響?
作為一種處方藥物,其安全性高,但仍需注意:
- 常見短期反應:包括注射部位紅斑、腫脹、疼痛或瘀青,多於數日內自行消退。
- 過敏風險:現今主流為高純度重組人源化透明質酸酶,過敏機率極低。醫生會於療程前評估過敏史。
- 暫時性皮膚乾燥:因自身透明質酸短暫減少,療程後建議加強保濕護理。
哪些人士不適合注射透明質酸溶解酶?

儘管安全性高,但以下人群不適合或需謹慎評估:
- 對透明質酸酶或其任何成分有過敏史者。
- 注射部位存在活動性感染或炎症者(須待治癒後進行)。
-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,因相關臨床數據尚不充分。
- 有明確的玻璃酸酶過敏史者。
專業結語
透明質酸溶解酶為透明質酸填充療程提供了可逆性與安全性保障,體現了現代醫學美容「精準可控」的核心精神。無論是希望完全逆轉,還是進行精細的「部分溶解」,都必須由專業醫生操作。必須強調,此操作屬於醫療行為,其成敗極度依賴操作者的解剖知識、臨床經驗與審美判斷。面對複雜的面部問題,準確診斷是成功治療的第一步。
若你對既往的填充效果存有疑慮,歡迎預約 MEDSKIN PLUS,由資深註冊醫生進行全面評估,我們將基於您的個人情況,制定最安全、有效的解決方案。
免責聲明:本文僅作資訊分享,不構成醫療建議。療程效果因人而異,請務必諮詢合資格註冊醫生。